今年7月刚刚落幕的北京市第三届“太阳文化杯”少儿京昆大赛搞得红红火火,真是盛夏少儿京剧热,满城争说文化杯。
娃娃京剧不只在北京兴盛。自80年代中期,“振兴京剧从娃娃抓起”这一倡议付诸实施以来,娃娃京剧以其新生勃发之势,迅猛地进入艺术教育阵地,进而于90年代确立了它在文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地位。全国第一届在北京举行的“新苗杯”少儿京昆邀请大赛只有5个省市参加,时隔两年,第二届在天津举行时就有19个省市自治区参加。1996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少儿大赛参加者众多,年龄趋小,水平渐高,清唱彩唱折子戏品类齐全,更有新编自创的课本童话剧,可谓盛况空前。不只京、津、沪地区的选手取得好成绩,远在云南的七龄童摘取了一等奖桂冠,观者心花怒放,掌声如暴风雨,这次盛会不只是选拔了全国的尖子,开幕式台上数十名学员演奏,台下数百人齐唱,气势恢宏,场面动人,也可以说是全国少儿京剧广泛普及成果的展示,有观众赞诗:“昔日京剧三庆徽班演草台,今日华夏梨园弟子八方来,唱念做打少年能演千古事,中华国粹代代弘扬花常开。”
娃娃京剧的培训手段丰富,形式多样,大体有:1、艺术实体型,如业余京昆学校、少儿团,一般能正规培训、四功俱全,学习与实习演出相结合;2、集训型,借助现代音像手段集体培训,侧重文唱;3、艺术健身型,侧重武功;4、校园兴趣小组,自愿业余活动,专业人员辅导;5、校园普及艺术课堂,此类型多因校长重视丰富校园文化,列入正规学时,成为学校特色课,特请专业人员授课。
业余京剧少儿团、少年班在全国春笋般跃出,加之各类赛事的助动,如北京地区的燕京杯、韶山杯、太阳文化杯等地区大赛;全国剧协的小梅花荧屏荟萃选拔赛;文化部每两年一届的新苗奖全国少儿京剧邀请赛;中央电视台的国际京昆票友大赛;更有政府策划实业家投资的不同名目的比赛,进行得严肃井然、机动灵活,创造出你追我赶的社会氛围和童星灿烂蔚为壮观的喜人景象,使娃娃京剧与专业院校相映成辉。
首先是具有唱念做打四功俱全的民族艺术,使学员在美的熏陶中长知识、长身体、长智慧,开阔视野、增强悟性、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更在相辅相成中促进了文化学习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反响最强的是能医治独生子女的骄娇二气,一朝学练,终生受益,这正是诸多外行子弟及其家长们追求的积极性所在。
其二是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批多才多艺的特长生,成为重点中学、重点高校最欢迎的生源,也是当前家长们的兴奋点。
其三是通过学员精彩的实习演出,使成千上万的大、中、小、幼学生们受到民族艺术的感染,更有家长们、亲友们、戏迷爱好者们争相观赏,乐此不疲,成了京剧的新观众,娃娃京剧的追星族。
其四是学有所为者粉墨登场,坚持不辍,成了票友界的后起之秀。1999年8月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国际票友大赛入围60位名票中,竟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8名少年儿童分别获得金龙、银龙奖,使票界叹为观止。
其五是为专业院校不断地筛选、培训、输送尖子人才。京剧人才培训周期长,成才率低,为了保证中专的学历,致使学员入校较晚。少儿早期培训适应京剧培训的特殊需要,弥补了专业院校幼功的不足,广种精收,在筛选中提高了选送人才的准确率和入学起点,如近年来中国戏曲学院和北京戏曲学校联合搞的周末百场演出,不少由少儿团输送的小学员入学不到一周就带艺登台,为百场演出增光添彩。由此也就提高了专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成才率。在人、财、物方面也是极大的节约。
其六是活跃了文化市场,促进了文化交流。娃娃京剧典型的民族性和充满稚美感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特殊的赏心悦目的乐趣和朝气勃发的激情,他们深入校园,走遍饭店宾馆,成为弘扬民族艺术、促进文化交流的理想契机,他们不断参加影视拍摄,更是重要晚会专场不可或缺的重彩节目。这届北京少儿京昆大赛后又有北京市少儿京昆艺术团赴澳门参与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大型演出活动,都显示了娃娃京剧的威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界出台了一个划时代的政策,即恢复社会力量办学,从而促成京昆协会于1985年在全国率先创办的北京市京昆艺术培训学校的诞生。与此同时,京昆协会提出:“振兴京剧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并在全国首创实体,北京市少儿京昆艺术团,成为京昆学校的组成部分,一石激起千层浪,京、津、沪,乃至全国众多的少儿团相继诞生。
娃娃京剧的发展是社会提出的需求,面对人才竞争的时代,家长们对独生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在教育投入上不辞辛劳,不吝负重,但普教系统小学应试教育的紧张单调,美育环节的薄弱贫乏,经费设备的拮据,师资力量的欠缺,导致家长们把渴望投向社会,高精尖的国宝艺术,既有难度又能由浅入深的系统培训,受到家长们的关注与青睐。
娃娃京剧的巩固是改革挖掘出的潜力,娃娃京剧已成为一个老少咸宜的艺术新品种堂而皇之地登上戏曲舞台。各京剧院团改革面对最大的难题是人才的相对过剩,而各少儿团正是充分认识并抓住了专业团体在人、财、物方面的潜在资源,借鸡生蛋的。
娃娃京剧的培训,一般通过业余少儿团、培训班,它们是专业院校的外延和学前班。但它们的办学宗旨更为宽泛,它们的办学模式因设备条件和主持人的思路不同而各具特色。有重文的,有重武的,有重集体训练的,有重个人拔尖的,有沿袭口传心授的,有运用现代音像手段的,都在发挥自己的优长。少儿团麻雀虽小,功能齐全,机构简化,人员精干,领导一线现场办公,效率高,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突出教师主体,行政管理人员压缩到最低限。如北京市少儿京昆艺术团专职管理人员仅有3名(专业团体退体者)、兼职3名,教师40名,教职员工总计46名,除本校外另设分校联合办学点4处,已培训学员6000余人,在校生最高额曾达800之众,社会效益可以想见。少儿团择优选聘钟点费教师,既保证质量,又减少诸多负担;少儿团利用专业院校团体周末休闲的教室练功厅,符合教学标准,又减少开支;少儿团的作风是勤俭治业,自愿投入,积极奉献,向心力强,任凭风浪起,船小好调头,各少儿团所创造的管理模式和积累的管理经验,很值得探讨。在当前国家教育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不失为一条多快好省之路。
京剧是民族艺术精华,弘扬京剧艺术要从娃娃抓起已形成人们的共识,如何使娃娃京剧能持续发展是目前值得探讨的课题。首先是主办者提高治业水平,使之达到高质量、有特色、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改变简陋条件制约学校发展的被动局面,同时也极需政府的扶持,有政府扶持这碗酒垫底,什么困难都能克服,而且投入少见效快。少儿团从办学思路,活动方针,管理水平,经济基础和现有实力各方面都存在参差不齐的差距,但少儿京剧已成为一种社会气候和真实存在的诸个实体,因此需要政府研究对策,“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对社会办学的十六字方针对少儿京剧也是很适用的。
京剧艺术是形象思维高度发展的精品,欣赏京剧艺术为形象思维的自由驰骋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员们深入其中要头脑灵活、四肢并用,正是训练左手,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促进脑功能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也正是学员和家长们已经体验到而有待从科学理论上进行开发研讨的新课题,找准京剧艺术与国民素质教育的契合点、内在联系和它的催化作用,加以科学化理论化,推而广之,其意义将是重大深远的。期望能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对民族艺术价值的重视,从小字入手,做大文章,使民族艺术教育堂皇地走上课堂,使它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为造就全面发展多才多艺充满智慧的新一代做贡献,娃娃京剧的前景,美哉!壮哉!